古代木结构是应用历史悠久的材料,在古建筑中木材广泛应用于寺庙、宫殿、寺塔以及民房建筑中。
古代中国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高大的宫殿、寺庙等建筑,这些建筑构成了人们对古代的认识。
中国现存的古建筑中,最著名的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佛光寺大殿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唐代木构建筑。
大殿建于公元857年,其造型端庄、稳重、古朴,尤其是那平缓舒展、出挑深远的屋檐,配以朴素的条瓦和高大的鸱吻(屋脊端尖的装饰构件),突出了唐代的建筑风格。
典型的唐代建筑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评价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渊”,是典型的唐代建筑。
这座超越千年历史的木结构建筑,何以历经如此沧桑巨变而保存完好呢?
一般人都知道,木材在长期户外使用是会腐烂变质的,然而现代科技与工艺创造出的防腐木材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许多木结构建筑都采用了防腐木材制造,这样不仅保持了木材的原貌,而且能够持久耐用使房屋使用上百年。不过防腐木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在古代并没有防腐木材的时候,那时候的工匠们是如何让木结构建筑不腐不烂保存完好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往下继续了解。
古代木结构建筑
古代的木材为何不烂?
第一是选材:古代建筑,尤其是保留时间较长的皇家宫殿、宗教寺庙、皇室人员的住宅、庭园等,由于业主的地位、权势、威望很高,财力充沛,所选木材皆是上好的木材,硬度大、强度高、天然耐腐性和天然抗蛀性好。
第二是生物危害:古时生物危害较轻,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货物流通频繁,导致病毒、真菌、害虫大量增加,危害程度增大。
第三是使用环境:下有石头基座,避免木材与富含腐朽菌和害虫的土壤接触;上有屋盖,避免木材长时间与水接触,使木材处于生物危害等级较低的使用环境。
第四是建筑设计:通风良好,木材中的水分可迅速挥发。
另外,除一些藏式建筑之外,我国大多数古建筑中使用的木材都是不与土壤直接接触,也不长期泡在水中,因此生物危害程度比园林景观中与土壤直接接触或用在水中的使用环境要轻。
而且很多古建筑,也在部分木构件外部进行了防水、防腐处理。
即使如此,古建筑中使用的木材也会发生腐朽、虫蛀,这也是每过一个时期就要维修、更换腐烂木材的原因之一。
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们的智慧与技术,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先民的无穷创造力吧。让现在木建筑也能穿越百年,千年,成为现在历史的见证。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