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听到的每个商业故事都喜欢讲述“机遇”与“速度”的奇迹,我们见到的每一个企业经营者都习惯在奔跑。然而,狂奔之后,故事的结局总是令人揪心:不是筋疲力尽,就是倒地而死。
如今,家具行业就处在这样一个尴尬时代,我们是应该慢下来,大胆给“机遇”泼一瓢冷水。
狂奔者的“机遇说”
今年,家具行业经历了更加严寒的风霜,全国各地不断传来坏消息:终端零售大幅下滑,经销商撤店飞一般快;营收入不敷出,工厂倒了一批又一批;卖场成片空置,最终落得高调进入黯淡退场……
显然,家具行业的危机正在越扩越大,洗牌也愈来愈剧烈!
然,狂奔者却以此为“机遇”,正在一路高歌往前冲。每每谈及市场的应对措施,他们始终坚持贯有的扩张论调,甚至沾沾自喜“机遇”的到来,并且言之凿凿不能错过“机遇”。因此,他们言必是“敌退我进”、“抢滩计划”、“进军电商”、“高端转型”等扩张战略,言语之间无不是信心膨胀。
然而,这种想当然的“好处”就像炒股票一样,赌博与投机的成分太大,未来是高涨还是惨跌,谁也把握不准。但,如今现实的窘况却是赤裸裸的:新店开得越多死得越多,开得越快死得就越快,更何况很多企业其实还面临着资金链断节的危险。
理性地给“机会”泼一瓢冷水
退一万步讲,即使不考虑现实的窘况,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不是赌博。
因此,机遇如果不是建立在企业优势基础上与清晰的分析认知,只能说是偶然的机遇,不可能长久。更何况目前家具市场形势复杂难辨,所谓的“机遇”可能只是披着机会外衣的陷进。所以,面对狂热的“机遇说”,我们要理性地泼一瓢冷水,让过热的脑袋冷一冷,清醒地想清楚:所谓的机遇,是不是真的机遇,是不是真的有利于企业发展?
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分析什么对企业而言是机遇时,也可看看前人的案例。
2008年的时候发生世界性金融危机,家具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尤其外销市场冲击最大,因此很多外销企业纷纷转向内销。当时,他们认为,外销转内销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因为内销市场正在迅速成长起来,发展前景广阔,而且自己是做出口的,生产标准、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然,时过境迁,这些自以为抓到“机遇”的外销转内销企业成功了多少?90%以上的企业都在亏损,40%-50%的企业已经放弃了内销之路,剩下部分之所以会坚持是因为考虑到前期投入太多,现在撤出等于之前的投入与努力全都打水漂。如今看来,当时言之凿凿的“机遇”未必就真是好机遇。
现在再回过来看狂奔者的“机遇说”,它是不是也是一个“伪机遇”?
“我们不否认,只要有市场就有机会,同时别人退守我进攻,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市场战略,但这关键要看企业对外在形势有没有分析到位,对自身优势与劣势有没有做好权衡。”
由此可见,机遇背后有太多不确定性,如果没有严谨的分析与优势基础,就盲目抓住所谓的机遇往前奔,那么机遇就会变成陷进,结果只是被机遇玩弄。
冷却之后的“慢”思考
冷去之后,我们发现行业人普遍对机遇缺少一种“慢”思考。
回顾过去,家具市场的机会主义太浓,大家太过于习惯用“发热”做决定,用“速度”捕抓机遇,唯恐稍慢一点机遇就稍纵即逝,大家从来没想过要放慢速度,坐下来好好分析所经历的每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哪些对自己而言才是真正的机遇。这在野蛮时代或许行得通,但在一个市场越来越规范、商业竞争越来越大的时代绝对行不通。
所以,面对市场发生的变化,无论是“抢滩计划”,还是“电商机遇”或“高端转型”,如果家具人仍不懂得从企业的优势出发,真正去分析清楚行业的“危”与“机”、企业的“危”与“机”,那么“危机,危机,有危就有机”就只是一句盲目自信、自我蒙蔽、自我安慰的口头禅,如果盲目行动只会带来大灾难。
总而言之,市场的风景已经变得复杂莫测,陷阱总隐藏在机遇华丽的背后,稍不留神就会让人栽跟头,每个企业都要有这样的自觉:自以为抓到好机遇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开跑,给自己泼一瓢冷水,冷一冷,想一想,先大胆去否定“机遇”,再深度分析原因,唯有如此“慢”思考,企业才能走得更稳。
网友留言评论